2013年5月30日,由新浪网主办,新浪新闻中心、新浪传媒承办,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提供学术支持的 “专业与责任——中国媒体灾难报道研讨会”活动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新浪总部举办,来自媒体、学校、政府、企业等各领域的50余位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。研讨会邀请了央视主持人劳春燕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、南方都市报首席研究员南香红等20余位嘉宾参与发言,同时邀请了包括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网、东方早报等10余家媒体参会。以下是互动答问环节文字实录:
提问一:在现在,特别是微博时代,媒体朋友会面临这样的状况,我们收到一个非常重大的消息,比如在震后得到一个消息,上游堰塞湖溃坝,这个时候没法求证这个消息,也没法确定这个消息可靠性,我们是马上发这个消息还是花一段时间求证,这个消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何取舍?
刘炳路:我们恰好在7·21处理过这个问题,当时有记者在自己微博上有个水库溃坝,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?最准确信息来源应该是当地水利部门,在网络上紧急查找当地水利部门的电话,第一个电话不是很直接,但是肯定会给出直接负责水库状况的工作人员,经过工作人员的了解,他在微博上看到这个消息,他出来辟谣。说这个水库名称是错误的,不存在这个水库。第二个这个水库区域开口不朝向7·21。从解答来讲,就可以排除。我们第一时间要准确找到信息对口发布源。
贾奋勇:我们派了两个记者专门核实这个事,找得非常辛苦,找了一天,根本没有找到水库。另外第一时间探查,两者加起来,这个消息才是可靠的。
提问二:我是王老吉公关部主任。在面临重大灾难的时候,我们的企业特别是民族品牌,反映速度越来越快,像这次雅安地震,我们广亚王老吉在震后一个小时得出了捐款的决定,又做出在雅安投资建厂的决定,长期支援灾区,从我们企业角度来看,做了好事也是希望得到广大消费者和媒体的认可和报道,进而也是扩大我们品牌美誉度,也是更多的能够鼓励到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。在媒体报道公益活动的时候,往往有自己的角度和立场,我想请问一下媒体老师在报道类似事件时,是怎么平衡企业的需求和媒体的需求的?
陈宝成:我在雅安的时候观察到一个不好的现象,这个事情跟王老吉没关系。在县城救援的物资可以说比较齐全了,但是运往郊区,运往边缘的乡村越稀缺。给我一个非常强烈的冲击就是很多企业把救灾场变成了做秀场。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在那些最需要你们的地方,而不是说追求广播效益,我想更容易打动媒体的关注,因为我们看到郊区的地方,我们媒体也有责任,媒体是一个城市中心,在农村,在偏远的乡村没有人去关注他们。所以我非常希望企业界的朋友们能够关注更需要的地方。至于你提到的投资建厂的问题,良好的动机和善良的愿望不能取代科学的规划,至于合不合适投资建厂,这是专业的问题,客观上有助于通过媒体的报道提高企业的美誉度,但首先还是那个地方是不是合适。
舒泰峰:作为慈善报道,我补充几句,一个企业去做慈善,肯定是值得鼓励的,通过做慈善,获得更大的美誉度,这也无可厚非,但是既做慈善,又想达到比较好的传播效果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,可能也得做点创新。前两跟天陈光标在一起,听了他演讲,后来跟他交流吃饭,受了很大的启发。怎么样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,一种途径像陈光标那样,真的非常作秀,一上来讲话就是刚刚评选了我是中国四大美男子之一,会后有人说你是不是智商很高,他说经过检测,我是全国第一。整个演讲又唱又跳的,诗朗诵。他是作秀到极致,但是效果怎么样?对他的企业来说,传统效果挺好,一开始很多人质疑他作秀,但是后来声音越来越慢。我觉得他这种慈善的方式,不是一个在制度上有创新的方式,他是慈善强人,但是这么一个强人,没有他也就没有了。另外一种方式,更获得媒体青睐有种制度创新的方式,就是壹基金还有李亚鹏的嫣然基金会。2013年中国慈善名人榜第一名是李亚鹏,第二名是李连杰,陈光标是没有入围的。理由,李亚鹏嫣然基金是国内第一家类似的慈善医院,李亚鹏夫妇本人捐款并不多,但是通过医院,通过基金会筹集了很多钱,包括承建医院也是新的机制。壹基金并不是李连杰投入很多先,但是在雅安地震表现非常抢眼。他们俩当选是有理由的。但是个人作秀是获得眼球,但是不能长远获得媒体的关注。还是要从机制上创新,比如在微博上,还有王老吉在雅安建厂,也算是一个好的举动,但是考虑到更多。我在当地有些政府朋友,他们在思考这个问题,怎么样把重建跟李克强总理说的新型城镇化能够结合起来,这是他们想找路子的地方,这个时候企业有想法的话,还是有空间的。做这点补充。
贺延光:我通过陈光标在日本的捐助,日本媒体一家没有报道,不是冲着陈光标本人,我们国内对陈光标的看法,日本人对所有的捐助都没有像中国这样,是骨子里的,是很自然的,我帮助一个人,帮助一个地区,都是很自然的。我们是几十年思维定式,是学雷锋,留好名,最后把雷锋给糟蹋了,把我们有一系列的后遗症在电视机都捐赠举牌,最后几年一查,有很多不落实。什么时候企业像那些人一样,踏踏实实做事,你的宣传留在口碑里,不要小看口碑,一样可以成长自己。
新华网记者:我说一些我可能比较幼稚的想法。今天讨论的是中国媒体灾难报道的专业化和标准化,各位前辈行家有很多很具体的在灾难报道非常丰富的经验,可不可以根据这个,就制定一个非常标准的救灾采访报道包,这里就有标准化的效果、安全救生的工具等等,这个就可以由企业来赞助,比如说王老吉制造的灾难采访报道包,一旦发生大的类似报道的时候,配备的都是你们赞助的专业化、标准化的工具,是不是也是一个方式。